城投系统有近2万名退休职工,这些老年职工曾经工作的单位千差万别,且他们的退休性质、收入水平、身体状况、原单位自身的助老服务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如何认真贯彻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的办会宗旨和“公益创新、重心下移、行业拓展、规范运作”的工作方针,近三年来,市老年基金会城投工作站在城投党政班子和市老年基金会的领导下,围绕“帮扶困难退休职工,构建和谐快乐城投”的目标,扎实开展普惠性助老服务活动,收到比较明显的成效。
我们在认真总结以往助老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城投系统实际,经过充分排摸了解,从困难退休职工的需求出发,精心策划了首发大病帮扶、住院慰问、失智失能关爱、孤老帮扶、特殊困难帮扶、百岁老人慰问等助老公益项目12个,特别是普惠性助老服务,收益面非常广,影响非常大,注意兼顾城投广大退休职工的需求,只要符合条件的退休职工能帮尽帮,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且不人为设限,努力扩大受益面,确保好事做好。每年均有4000多人次获得资助,包括慰问金、慰问品等,总费用支出100多万元。重阳节前,城投领导重点走访慰问大病退休、百岁老人等老年职工,各级退管干部也纷纷上门探望高龄、困难退休职工,还为300多名老年职工赠送重阳糕。同时,组织老年职工参加“申城老人浦江游”等健康促进、精神文化类助老服务活动,深得广大退休职工点赞。
我们之所以能在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这个平台上把行业工作站助老服务做出一定起色,主要是:
一、领导重视,有力保障助老服务的行业拓展
我们主动争取市老年基金会的支持,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年有序推进助老服务工作提供了保障。城投党政班子专题听取城投工作站助老工作计划,就助老工作的具体项目给予指导和支持,抓住重点帮困对象,确定相应的助老公益项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受助困难退休职工纷纷感激党和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关心关爱。
二、建立网络,有效促进助老服务的无缝衔接
城投工作站运作以来,随着城投“四化”改革的推进和体制机制结构的变化,助老工作网络也不断进行调整,已经形成城投集团、直属公司、基层公司的三级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工作网络。同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按季开好例会,布置工作,落实计划,推进工作开展。各单位的退管会、退休职工服务中心以及各级工会组织主动承担起助老服务工作,落实责任人和具体经办人,通过老年工作站微信群,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和本行业贯彻意见,集思广益,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从而确保助老服务工作有人管、有事做、有绩效。
三、规范运作,积极推动助老服务的提质增效
根据市老年基金会对行业工作站的要求,为了提高助老服务的质量效能,我们一是规范助老服务认定标准。行业内从事助老服务人员、志愿者无论是酷暑还是隆冬,有的年逾七旬,坚持深入退休职工家庭,实地了解情况,千方百计联系已经搬迁或投奔子女或房屋置换的退休职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编制助老服务认定标准提供依据。二是规范受助对象选定工作。严格按照助老服务认定标准,确定受助对象,譬如首发大病必须为市总工会确定的12种大病,住院对象必须在年度内真正住过院,失智失能对象必须符合确定的6项基本指标。三是规范助老服务操作流程。在申报助老公益项目时,严格按照市老年基金会的要求,及早、规范填写申报表上报。对于极为繁琐且极易出错的现金和实物发放,规范发放流程,统一制定现金和实物发放签收单,邮寄、网银转账凭证,不得随意变更。统一助老活动的时间和节点,确保步调一致,进一步提升助老服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