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获赠陈毅珍贵遗物 免费开放首日接待观众6200余人次
2018-03-27
字体:
大
中
|
阅读:244
|
历经两年多的精心整修,位于南京西路325号的原跑马总会大楼重新响起了钟声。沪上唯一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历博) 2018年3月26日在此全新揭幕。市民们从四面八方前来,赶在第一时间进馆参观。据统计,开馆首日,该馆共接待观众6200余人次。
6点不到,市民便赶来排队等候参观
早上8点不到,上历博门口就排起了长达几十米的队伍。家住黄浦区的张蓓芬排在第一个,早上5点零5分她就出门了,错过了早班公交,便一路步行过来,到达上历博门口时还不到六点钟。她用手机拍下了晨曦中这栋有着80多年历史的优秀建筑的美丽轮廓。“我的外婆曾住在这儿附近,曾经一直从门前经过,一路看着它从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变成上海美术馆,现在又变成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我一定要再来看看。”张蓓芬说。
市民梅先生特地带来了上世纪90年代上历博的明信片。他说,兜兜转转了这么多年,上历博终于有了固定陈列馆址,不容易。“这是我们这座城市自己的博物馆,很多游客从外地来看,作为上海市民更应该来,而且要常来。”
9点一到,市民们有序地进入东楼的基本陈列展厅。这幢承载着几代上海人记忆的建筑虽几经改造,但立面与室内装饰还留有不少精美的痕迹。一楼序厅内的两尊铜狮,成为参观的焦点。它们曾摆放在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的门口,见证了上海的沧桑变迁。77岁的唐先生说,自己童年时曾经在旁边玩耍,铜狮身上的每一寸凹棱他都无比熟悉。
沿着参观路线往里走,百子大礼轿、6000年前的上海文化遗存、抗英英雄陈化成督造的振远将军铜炮、《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等1100余件重量级文物依次亮相,为人们系统呈现上海从远古到近代6000年的历史脉络。它们中有80%为首次公开亮相,其中珍贵的一级文物多达100余件。
展厅的基本陈列还注重新媒体及视觉技术的应用,在多个区域设置了互动展项。比如一楼的多媒体互动数字展墙,可容纳30个人同时操作,展现了自古以来上海的海岸演变、市镇分布、行政区划等变迁,堪称一部上海简史。在“百年校歌”互动区,观众争相试听上海各个小学、中学、大学的校歌。就连大世界的剧院也“搬来了”,不过是袖珍版的,大幕会定时拉开,回响起老上海当时流行的沪剧、评弹等。
50余件珍贵陈毅遗物入藏上历博
开馆首日,上历博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在开幕式上,陈毅家属向该馆捐赠了50多件珍贵文物。“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第一任市长,他生前使用过的不少物件都与这座城市有渊源”。家属代表、陈毅之女陈珊珊如是表达了此次捐赠的初衷。她介绍说,这次捐赠的文物中,大多是陈毅和夫人张茜在上海期间使用过的,比如钢琴、钢丝录音机、收音机、唱片机等。有些则与上海有着特殊缘分,比如,陈毅担任外交部长时,夫人张茜随他一起出访时穿的不少旗袍,便是由上海鸿翔时装公司制作的。
此次捐赠的文物中,还有两盒陈毅用过的围棋。“抗战年代,父亲经常要出去打仗,棋盒不方便携带,他便用两个袋子装围棋,一袋白棋,一袋黑棋,挂在马背上。”陈珊珊透露,此次捐赠的这两盒围棋,是陈毅在延安期间和国际友人———米勒大夫及夫人下过的,小小围棋,见证了陈毅热爱传统文化的一面。
陈毅喜欢诗词和文章,非常重视文化方面工作。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曾告诉陈珊珊,该馆初建时曾向陈毅市长征询文物收集方向,陈毅给出的建议是:青铜器。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特色。“对上海的建设,父亲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所以我们很愿意把他的遗物留在这座他热爱的城市。”陈珊珊说。
为了回馈这份慷慨,上历博特意在该馆西楼推出了《陈毅与上海》 文物文献展,以陈毅一生的经历为主线索,叙述陈毅与上海的渊源以及他为上海城市建设与发展作出的贡献。这是该馆首批推出的四个临时展览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铭记初心———《共产党宣言》史料展、钟声再起———新馆馆址的前世今生、上海城市记忆馆藏油画展。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集中亮相陈毅元帅家属捐赠的一批珍贵文物
“陈毅与上海———陈毅同志生平图片史料展”叙述陈毅与上海的渊源以及他为上海城市建设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文汇报记者叶辰亮摄
(摘自2018年3月27日《文汇报》 记者李婷)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