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七年,迎来这一跨!2020年9月6日凌晨,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主线上跨南北高架的最后一块钢箱梁稳稳就位,成功“占领”北横通道全线制高点。这标志着长168米、总重1475吨的钢箱梁,在距离地面30米上空合龙,两大高架划出壮观且完整的“X”。
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主线最后一块钢箱梁成功合龙。 文汇报记者邢千里摄
天目路“大转盘”上方“横卧”出一条新高架路,整体变身四层立交 新民晚报记者王凯摄
市重大工程北横通道全长约19.1公里,天目路立交标段是整个建设的重中之重,计划于2021年6月,与整个北横通道西段(北虹立交至西藏北路出口)同步通车。该工程由上海城投公路集团建设、上海建工集团承建。
上海建工集团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项目经理余伟介绍,本次动用的超大型塔吊曾服役于上海中心建设,塔身高28米、大臂长65米,最大起重量100吨,而占地面积仅3.6×3.6米。在技术人员操控下,塔吊精准走位,高空散拼、分节吊装,提摆钢箱梁“花式转体”,巧妙避让构筑物。
天目路立交之跨千头万绪,远不是延长几公里钢结构那么简单。天目路立交代表上海桥梁的新生代——轻质、高强、耐久。余伟透露,如果采用传统全混凝土结构,最大单体重量将达200吨;而由高强度的钢混叠合梁取代后,这一数值将被大幅减到100吨以下。如此一来,墩柱从44套减至35套,立柱间距扩大至40米,增加车辆通行频次,桥梁轻质化的好处显而易见。
作为上海较早建造的架空道路,天目路立交这个四通八达的“大转盘”与南北高架在1994年同步投入使用,不但承接了南北高架主线的车流交互,还承担了南北方向过铁路、跨苏州河的功能,导致车流量居高不下。此次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改造,有望成为中心城交通系统性更新的样本,尽可能利用现有设施,更多通过系统网络和管理的措施来实现功能更新,力求实现“最小代价、最大效益”,兑现“人悦其行、物优其流”,从而盘活整个区域。
(摘编自2020年9月7日《文汇报》 记者史博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