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陈醇 用声音传播美的世界
2018-09-16
字体:
大
中
|
阅读:306
|
几个月前,一台题为“青春·中国”的大型音乐朗诵会在兰心大戏院上演。表演艺术家陈奇、娄际成、张名煜、刘安古、俞洛生、梁波罗、曹雷等相继登台朗诵诗篇。“冰川久久地隐忍着,隐忍着重负和忧伤。终于,一颗泪珠滴落了,世界因此充满了春光……”在这些大家中,一个熟悉的声音悠然响起——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陈醇。当晚,84岁的陈醇与译制片配音艺术家刘广宁联袂,将白桦先生的优美诗篇《溪水》献给了观众。
陈醇近影
当年陈醇演播长篇小说
日前,我再次来到陈醇老师的府上,拜访这位播音前辈,他高兴地告诉我,尽管早已加入退休行列,但不甘寂寞的他依然在为灿烂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引吭抒怀。两年前,上海朗诵协会成立。在同仁的信任下,他被选为名誉副会长。这是对一个甘愿服务社会的老骥的最好鼓励,而这也为他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光彩——
为语音艺术孜孜以求
生于1933年的陈醇,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1951年参加工作,由播音员到播音艺术指导。陈醇除了播新闻,还主持文学、戏曲、音乐等各种类型的节目。他的名字与上海这座城市连在了一起,20世纪50年代多位外国元首的来访、鲁迅墓迁葬仪式、“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大会、国庆群众大游行等,他都是现场实况转播者之一。1984年《国庆的一天》直播节目被第三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委会评为特别奖。1995年音乐专题节目《一朵“极美丽的古代花朵”》摘得了国际广播音乐节“金编钟”大奖。
陈醇朗读出版的音像代表作品有:巴金作品朗诵专辑《海上的日出》、徐志摩诗歌朗诵专辑《梦中的康桥》等,由他撰稿并与林如一起录制的教学音带《播音艺术》。他先后为北京、上海、浙江、吉林、湖南、广东等多家出版社朗读音像制品逾百种。
上世纪90年代,我和电台的《舞台内外》《故事世界》《刑警803》等节目有合作,经常去电台,听到同仁们对陈醇的赞赏不绝于耳。陈醇播讲的《烈火金刚》《红岩》《铁道游击队》等一个个长篇故事曾哺育了两三代观众。而他为此是全情投入,甚至在播音室里手舞足蹈,“喜怒无常”。对于小说中的很多细节,他播讲时是煞费苦心。“《难忘的战斗》里,这冲锋号怎么吹?我就找到台里一个会吹号的警卫请他帮忙,他就给我示范吹号:嗒嘀嗒,嗒嗒嗒……”陈醇回忆道,“当年给中央台录《挺进苏北》。作者是扬州文化局的夏耘,她是按照扬州评话格式写的这部小说,为了有身临其境之感,我和中央台一个编辑请她带着我们,按她写的路程走了一遍。”
作为播音家,陈醇与中央台的齐越、夏青等被评为全国首批“播音指导”之一,这是广播系的最高职称,但他丝毫没有架子。他与张瑞芳、乔奇两位表演艺术家一同担任上海少儿出版社《故事大王》的顾问,多年如一日,不厌其烦,倾听小朋友们的呼声。他说,讲故事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表达能力非常有益。为此,他还来到学校,甚至幼儿园,向老师和家长传授语言艺术。
为巴金制作“随身听”
陈醇的播音有他的独特风格,长白山音像出版社要出一套全国著名播音员的播音与朗诵艺术作品带。上海地区选中了陈醇,并希望他诵读有上海特色的作品。陈醇马上想到了巴金作品。他看中了巴金的散文《愿化泥土》。当这盘朗诵带出版后送到巴金手上时,巴金当即放听,高兴地说:“读得好。”
这盘磁带,也激起了陈醇为巴金制作录音带的念头。1978年8月,巴金难以忘却与他相濡以沫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爱妻萧珊,终于开始提笔写他因悲伤过度而没写成的怀念文章。他花了整整五个月,断断续续写成了那篇《怀念萧珊》。陈醇理解巴金的心情,于是请朋友帮忙录制了一盘由他朗读《怀念萧珊》一文的磁带。想不到这盒磁带竟成了巴老的“随身听”。看到巴金喜爱,陈醇又录下诵读巴金其他作品的音带。巴金的女儿李小林称其为“百听不厌”。
为听众诵读直透心怀
诵读与书法一样,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生前称赞陈醇的诵读:“听君细陈,如饮甘醇。”专家们用“深沉稳健、舒展自如”概括了陈醇的播音风格。
荣膺国际广播音乐节金编钟大奖的音乐专题《一朵“极美丽的古代花朵”》中有这样一段播音词:挟着风,裹着电,翻腾着,呼啸着,长江从冰雪茫茫的高原,从天地洪荒的远古奔流而来了……
这是一辑介绍我国古琴和古琴音乐的专题节目。古琴音乐虽说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深沉悠缓的,因而陈醇在演播这辑专题时总体上采用了内敛的格调。即便如此,他还是充分运用各种表达功能,播得起伏有致,余味隽永。经过长期锤炼,陈醇已进入一种“神而化之”的境界。如果说这段文字是“歌词”,那么他的演播就是在为它谱上“曲调”,使无声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
作曲家朱践耳先生老树开花,衰年变法,以惊人的速度在后期18年间,完成了11部当代交响曲的定稿。这是他音乐人生的第二春。陈醇在演播音乐专题《不断向生命终极挑战的作曲家朱践耳》时,用其声音深刻地表达了这一主题。朱老听后写信给陈醇说:“上次的广播专辑中,你的朗诵太好了!真是声情并茂,每个字都极讲究,都极有表现力,直透听众的心怀。”通过多年的实践,陈醇已进入了一个不易进入的播音艺术美的世界,一个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自由王国。
如今的陈醇,他的语音越“陈”越“醇”。陈醇传奇般的六十载播音生涯,在中国播音史上成为了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忆。而他退休后,继续用声音传播美的世界的举动更值得称颂。
目前,由陈醇诵读的全本《论语》已经面世,已录制完成的《大学》即将出版;集唐诗宋词等73篇《古诗文》成为难得的读本。不论是老干部局在一大会址举行的“今天,我们将从这里出发”活动,还是他居住地区举行的沪上首部口述社区记忆文字集《社区记忆——百位长者口述历史》首发式,陈醇都是积极参与者。老将陈醇以诗情乐语,展示他独有的艺术造诣和卓然的精神风采,倾述心中永远燃烧的激情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无限挚爱。
(摘自2018年9月15日《新民晚报》 作者马信芳)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