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无涯
穿城而过的河流沿岸往往遍布历史文化遗存,成为这个城市最重要的风貌区,苏州河正是这样一条密集承载上海工商文史资源、全景式展示上海百余年发展历程的“母亲河”。
无论哪个季节来上海,人们都会深深陶醉在河水相映的城市美景之中。如果在城中穿行,则丝毫不会感觉到城市被河流所分割。跨越在苏州河上的桥梁,像丝带一样将整个城市串联了起来。
随着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市民不妨走一走苏州河上的桥。阅读苏州河上33座造型迥异的桥梁,就好像翻阅一部记录这座城市历史的书籍。河流上鳞次栉比的桥梁不仅记录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还成为一道道独特的城市风景。
外白渡桥、乍浦路桥 周馨摄
外白渡桥
近代以前,苏州河上并没有渡桥,需要摆渡过河。外白渡桥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1856年,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威尔斯桥”。1876年,第二代外白渡桥建成,定名为“公园桥”。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并沿用至今。外白渡桥南起于南苏州路,北止北苏州路,整桥长104.24米,桥面为三车道城市主干道,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如今,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乍浦路桥
上海开埠后,乍浦路桥所在位置建造了一座浮桥,于1873年改建为木桥,在1927年再次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南接虎丘路,北连乍浦路,总长72米,除特大潮汛外,其他时间驳船都能在桥下航行。乍浦路桥又名二摆渡桥(1873年工部局建木桥),以南是“外滩源”,保留着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种近代西洋建筑,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1994年2月15日政府公布乍浦路桥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四川路桥 刘歆摄
四川路桥
四川路桥在1878年建成时是木桥,于1923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又名“里摆渡桥”,北接虹口区四川北路,南接黄浦区四川中路,始建于清末,《上海县自治志》称为“白大桥”。因位于邮政局(旧称)大楼南,俗称“邮政局桥”。原系木桥,1922年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结构,下部设木基础桩重力式桥台和空心桥墩,总长度70.97米。
河南路桥
河南路桥是苏州河上重要的景观桥梁,桥北面为虹口区河南北路,桥南面为黄浦区河南中路。河南路桥亦称三摆渡桥,1843年的时候,在这里设置过渡口,人称“三摆渡”,1885年在此建造了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1925年又改建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的均衡翅式带悬桥,长64.5米,宽18米,有3孔,载重为量15吨。因桥堍下建有天后宫,故又称“天后宫桥”。2006年6月,老河南路桥开始拆除重建,于2009年1月19日建成通车,桥由原来的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除了具备通行作用外,也是一座典型的欧式风情桥。
福建路桥
福建路桥俗称老闸桥,桥北面为静安区福建北路,南面为黄浦区福建中路。桥址处原为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1864年,建成木桥,1885年6月,工部局将旧木桥拆除,新建一座7孔木桥,取名老闸桥。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遂拆除重建成长61.6米的新木结构桥,并更名福建路桥。1966年,木桥拆除,改建成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因桥遭遇多次船撞事故而变为危桥,2001年,旧桥拆除。目前的福建路桥2004年2月开工建设,2007年底竣工通车。
浙江路桥 刘歆摄
浙江路桥
浙江路桥位于苏州河东段,南接黄浦区浙江中路,北连闸北区浙江北路,建成于1908年,属于上海市市级文物。浙江路桥是中国现在仅存的几座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的老桥之一,从侧面看,整个桥身像一条剔除了鱼肉的鱼骨架。这种结构既兼顾了受力,又使得桥的外观漂亮,非常经典。2015年,浙江路桥的桥体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缮,重现了1908年的桥头门形设计,桥重量减少200吨左右,两侧人行道的栏杆也改为了鱼鳞状,更能彰显其独有的历史风韵。
昌平路桥 周馨摄
昌平路桥
2020年12月6日,昌平路桥建成通车。昌平路桥以“苏河之眼”为设计灵感,造型宛若明眸凝望着苏州河。夜幕降临,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景观喷雾在璀璨灯光下云雾缭绕,桥梁倒映在水中微微荡漾,仿佛置身水中仙境,又好似乘着弯弯明月摇曳在苏州河上。拱桥弯弯连两岸,绿水青青系一江。昌平路桥兼具功能与美观两种特性,桥梁的建成打通了昌平路-恒通路路网交通,为静安新增城市快速联络线。
长寿路桥
据资料记载,长寿路与广肇路(今天目西路)间曾经有座木桥,但被毁于日军占领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肇路与长寿路之间没有桥梁,两岸交通均依赖船渡,称为广肇渡口。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人民币376万元,批准在广肇路与长寿路之间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1953年12月,长寿路桥竣工,系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桥。1998年,为了满足长寿路拓宽所带来的车流量,长寿路桥进行改建,新建的南北复桥设置在老桥左右,中间用绿植相隔,形成三桥并列的独特景观。
武宁路桥
武宁路桥作为连接普陀区苏州河南北两岸的要道,1956年建成,1967年改建,2000年扩建,2008年再次改建,并配合世博会要求对桥体进行“中西合璧”的景观整治。4座立柱采用艾奥尼克式立柱风格,高达27米的桥头堡使武宁路桥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桥头堡顶部用铜浇注,表面贴金的雕塑分别代表孕育、萌芽、成长、希望。
凯旋路桥
原名铁路桥。1915年,为了使火车通过苏州河,在现桥址建了一条钢结构桥梁,所以就称为“铁路桥”。1997年后,铁路桥不再通行铁路,于是并列新建了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定名凯旋路桥,于2000年建成。日前,桥下的一座健身游乐园开放了,其主打色为柠檬黄。设计方案有个很文艺的名字:“糖苏河”,既有糖果色与苏州河的含义,也有逛苏州河的寓意。远远看去,桥下空间仿佛藏了各种各样的糖果盒子,等待人们在轧马路的过程中逐一探索发现。
古北路桥
古北路桥是苏州河上跨径最大的桥梁。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距强家角渡口较远的行人交通不便的问题,于1985年建设了一条钢筋混凝土可推行自行车的一跨式钢梁人行桥,定名大渡河路桥。之后,更名为古北路桥。古北路桥于2004年着手改建,并对原大渡河路人行桥实施拆除。2007年4月桥梁提前3个月竣工通车,并正式定名为古北路桥。古北路桥全长735米,桥梁长度为411米,其中跨越苏州河部分长度为154米,主跨跨径达70米。
(摘编自2021年2月1日《新民晚报》 作者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