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得开爸妈,离得开男朋友、女朋友,但离不开外卖小哥。时下,外卖小哥在许多80后、90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群人,干的也是送餐的活,但你可能从未注意过他们。
他们也都是男性,有的是当年的“4050人员”,做这一行已七八年,也有近年来加入的外来人员,但大多年过半百。他们的收入约2000多元,只有外卖小哥的几分之一。这些头发花白的“送餐大叔”,就是社区助老送餐员。
近年来,上海为了解决社区老人吃饭问题,推出了老年助餐点和送餐服务。而老年助餐的“最后一公里”,就是由这些送餐大叔完成的。每天中午,他们骑着写有“老年助餐车”字样的电动三轮车,穿梭在小区、弄堂。我在采访中接触了好几位送餐员,感觉他们真的不容易。
首先,送餐是个体力活儿,几十份饭菜要集中在一个多小时送到老人家里,而且往往要爬五楼六楼,送完总是汗流浃背。其次,为老人送餐,早了晚了都不行,晚几分钟,老人就要着急了;早几分钟呢,老人又会抱怨饭菜凉了。有时候,给老人送完餐还走不了,老人很寂寞,看到送餐员来,会拉着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吃颗糖。但送餐员心里却很着急,因为下一家还等着。
老人不在家,也是麻烦事。送餐员往往会准备一个塑料袋,跟老人电话联系好后,把餐盒挂在门把手上。
有时候为一位老人送餐,就要跑好几趟。送餐员老李说,有一天,他为宣化路上一位老太送餐,家中没人,打电话又没人接。老李送完其他老人家后,再去了一趟她家,还是没人。回到服务站,老李终于打通了她女儿的电话,女儿说,放在门卫室,她马上过来取。最后,老太吃到了这份午餐。第二天,她对老李表示感谢,还说要补贴他的电话费。
送餐服务的费用是极低的,政府有补贴,老人只需支付送餐费1元。不过,这些送餐大叔,同样是老人离不开的人。因为,送餐员可能是独居老人一天中唯一接触的人。
(摘自2018年8月29日《新民晚报》 记者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