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6月,本市长护险试点共服务失能老人39.1万人,其中社区居家照护32.4万人、养老机构照护6.7万人。全市享受长护险居家照护和机构照护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龄分别为80.1岁和85岁。
近日举行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传出消息:上海以绣花般功夫推进长护险精细化管理,将进一步明确长护险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需求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抓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赋能长护险工作,让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从中受益,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据悉,本市现有长护险定点评估机构34家,有评估人员9000人。本市现有纳入长护险登记的各类养老护理服务人员6.3万人。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达1173家。
疫情发生以来,本市长护险试点坚持疫情防控和确保刚需“两手抓”,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后,需求评估和居家上门服务已完全恢复常态化。同时,本市长护险工作严把评估“四道关口”,即修订印发新的评估办理流程,通过规范评估申请规则,完善“申请关”;增加评估结果公示、状态评估双向修正机制,完善“评估关”;市卫健部门完成评估标准2.0版升级,完善“标准关”;优化评估机构准入遴选和退出机制,完善“机构关”。
目前,本市现有长护险42项服务内容精准对接失能老人照护需求,每项都有规范标准和服务人员资质要求;建立适应居家护理“一对一”服务特点的质量管理模式,初步实现服务实时签到、实时评价,在尊重和保护失能老人隐私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运用创新技术加强上门服务质量管理。记者获悉,本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继续深化长护险制度设计,优化长护险试点运行管理,形成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社会提供多元服务、商业保险满足高端需求的生态圈,为国家试点推广提供上海经验。
(摘编自2020年10月7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