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进口博览会:那么远,那么近
2018-11-16
字体: | 阅读:123|

2018年11月15日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的第五天,国家会展中心的南广场重新热闹起来。

 

 

2018年11月15日上午,国展中心南广场的旗林吸引许多市民拍照留念   本文照片均新民晚报记者徐程摄

 

 

2018年11月15日上午,在“6+365”进口商品销售展示中心,前来参观的市民兴致勃勃地围观展品和展品说明

 

 

国家展区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可爱的进博会吉祥物“进宝”是孩子们的最爱

 

五天前,这里汇聚了全球“最新、最潮、最优质”的商品,包罗万象的进口商品引人驻足,签下的一个又一个大单,更是全球客商看好中国经济、投身中国市场的生动注脚。

五天后,这里人流不断,无论是上海市民还是国内游客,他们用相机、手机记录下南广场的美丽花海,国家馆的异国风情,还会去不远处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走一走。

进口博览会,曾经让人感觉那么远,远渡重洋的展品,在海上漂泊,在空中转运,最终来到展馆。如今展会闭幕,又让人感觉那么近,几大重要场所向社会开放,曾经的展品更是变成商品,进入千家万户。

从货物相通到民心相通,年年举办、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正释放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最强音。

把进博会留在镜头中

11月15日晨6时,家住闵行的黄培华和老伴就出门了。转了三条地铁,花了两个小时,他们终于到达国家会展中心,第一站就是南广场。花海、旗阵、进宝……背着佳能相机的老黄一个都不落下,统统把它们留在镜头中。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家有了第一件进口货,一台松下电视机,后来又买了一台索尼录像机。”老黄退休前是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广播电视台的编辑,他告诉记者,如今他最爱的进口货就是两台佳能相机。“我退休那年买的,其中一台要3万多元。”

“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展会,有很多世界一流企业参展,我们在新闻里看到了。可惜当时没能进来参观,所以今天一大早就来了。”对于老黄来说,30多年过去了,进口商品早已不稀奇。“我的女儿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女婿在美国企业工作,他们都很喜欢买进口商品。”

家住普陀区长寿街道的徐阿姨也来得很早,她说11月14日下午一看到“上海发布”的推文就赶到了街道,领到了第一张参观券。“我们一年会出国旅游一两次,但主要目的不是购物而是旅游。不过,如果能在国内方便地买到进口商品,当然更好。”

在国家展区域,正在参观的市民张女士也是第一时间预约了参观券。“如果错过了会觉得很遗憾,毕竟是首届进博会。”她说,自己曾是进博会的志愿者,展会期间一直在场外进行志愿服务,到会场看看是一直以来的心愿。

在举办开幕式的国家会议中心(上海),孙先生夫妇正在参观。他们告诉记者,一直特别想来看看进博会开幕式的举办地,因为在这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主旨演讲,宣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来到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孙先生感到非常自豪。“看到如此宏伟的会场,可以想象当时八方来宾云集一堂的场面,这里是中国开放新征程的起点,身为一名上海人,一定要来这里看看,期待进博会越办越好。”

溢出效应在你我身边

从筹备到开幕的一年间,中国之邀,应者云集。在首届进博会上,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3600多家企业带来数以万计的展品,其中约5000件首次来到中国,还有40万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

六天的展会之后,漂洋过海的展品们去了哪里?它们有些回去了,却留下了一张张的意向签约书,越洋的电话、邮件、微信不会断,引进来的合作更要进一步深化。它们有些留下了,“金牛座”龙门铣被中国民企买下了,更多的展品变成商品,出现在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出现在东浩兰生进口商品展销中心,一大批“6+365天”的常年平台正在对接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

11月15日上午,参观完国家展区域,就有不少市民走到了国家会展中心内的东浩兰生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在这里,消费者无需到展会现场,就能购买进博会上亮过相的特色商品。记者在现场看到,首批亮相的商品展馆分别为蒙古馆、智利馆、东南亚馆、高岛屋等,意大利的真皮家具、“网红炒菜机”、日本的铁壶等进口商品都在其中,可谓囊括进博会的爆款。

11月15日上午,九三学社也到这里参观,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秘书长朱红说,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优质进口商品,而且如同展会一般按照国家分门别类,让她感受到进博会“6+365天”并非虚言,即便错过了进博会,市民也可以到这里采购世界一流的商品。

而在不远处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11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馆里共有41个国家的112家企业及组织入驻,未来三个月预计还有20个国家级机构企业入驻。刚刚从进口博览会上撤展的进口红酒、牛肉、智能家电、保健品、化妆品等登陆全新的线下展示平台,旨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实现365天、一站式地“买全球、卖全球”。

透过这些窗口,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已经近在你我身边。

开放合作迎接新起点

曾经人声鼎沸的展馆如今一片安静,曾经云集上海的全球客商逐渐飞走了,但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巨大“虹桥”,却已经从六天展期中获得满满动力,即使人与人相隔万里,但心与心却近在咫尺。

捷克展商Michal Jensih是首次来到中国,展会开幕前的三天,他白天在展馆内布展,晚上去外滩游览,美丽的两岸风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四天前他怀揣着满满的收获,坐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再转机回到捷克。“听说到中国一定要坐高铁,而这绝不会是我唯一一次中国之旅。”

“我们每家企业在进口博览会上都有收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企业代表团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进博效应”都在发挥,“绝对没有白来一趟”。

而对于中国客商来说,进博会更是一次创举,一场盛会。

我们在进口博览会上“览万物”。从“会飞”的汽车到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从占地200平方米的德国“金牛座”龙门铣到历经40多天漂洋过海的巴巴多斯椰子油,一展汇天下,一览惠全球。

我们在进口博览会上“扩开放”。迎接全球优质商品的同时,进口博览会还为国际合作搭建公共平台,8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71个展台在这里亮相。以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为代表的各类论坛也为全球参与者创造平等机会,汇聚更加开放的强音。

我们在进口博览会上“大合唱”。中国进一步打开大门,不仅是“做生意”,还要“交朋友”。新老朋友在这里见面,加深交流,谋求的不仅是中国市场,更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客商之间的相互学习。把握行业趋势,了解市场动向,更要从中找差距、学优点,给中国产业转型带来新思路和新方向。

以首届进博会为新起点,五大洲的开放合作、互联互通迈上新征程。

(摘自2018年11月15日《新民晚报》  记者张钰芸 李一能)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