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百年前,一批杰出的革命者从黄浦码头出发踏上寻求真理的征途
2019-03-06
字体:
大
中
|
阅读:203
|
2019年是留法勤工俭学生离沪100周年。据不完全统计,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底,共计20批约1600人从黄浦江畔乘船抵达法国。在留法勤工俭学浪潮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革命者,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均是从黄浦码头出发,踏上寻求真理之旅。这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很多省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重要一页。
黄浦码头旧照
今秦皇岛路码头(原黄浦码头)俯瞰 陈明松摄
周恩来在巴黎办公住所留影
盎特莱蓬号,邓小平正是乘这艘船赴法勤工俭学
邓小平和邓绍圣在法国的合影
留法俭学会学生赴法前合影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百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点燃了强国梦想的希望曙光,此刻正在化作历史发展的恢弘画卷。踏寻先辈足迹,重温红色记忆,是激励我们永守初心、不负使命、接续奋斗、复兴中华的不竭动力。
回望历史,中国近代历史有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很多省份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重要一页——这就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这场浪潮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革命者,他们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党输送了一批有充实理论基础和丰富斗争经验的中坚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位于杨浦区秦皇岛路32号的秦皇岛路码头,前身为黄浦码头,100年前曾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出发地。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其中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离不开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采集。近一个世纪以来,红色文化一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色,而杨浦区是上海近代工业集聚地,也是上海产业工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浦工人成为上海工人运动的主力之一,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随着杨浦滨江的开发开放,滨江近代工业文明和红色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在对红色资源挖掘和保护日益重视的大形势下,杨浦区再次对黄浦码头的历史意义进行考证。随着一系列珍贵的历史文献的挖掘与梳理,上海作为留法勤工俭学生汇聚地和出发地的独特价值和作用逐渐勾勒清晰,将百年前的光辉历程再现于人们眼前。
为探寻真理留法勤工俭学,部分先进分子树立起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形成广泛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当时的有识之士和有志青年受新文化运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批赴法国开展勤工俭学的运动。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力赞此事。留法俭学会在北京成立留法预备学校,送80多人留法俭学。1914年受袁世凯政府的阻止,被迫停办。以后李石曾等在巴黎豆腐公司华工中试验工余求学,1915年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1916年3月,在巴黎成立华工学校,蔡元培等人还亲自讲授课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劳力不足,先后从中国招募了14余万华工。这批华工大多数没有文化,对华工的教育问题,加速了以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促进文化教育交流为宗旨的华法教育会的成立。袁世凯帝制覆灭后,华法教育会“决定组织中国会所,推行会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1916年底,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先后回国,在他们的组织下,勤工俭学会、华法教育会和各种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班)在全国各地成立。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热潮掀起。大批留法勤工俭学生抵达法国后,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有的到学校,有的进工厂,在55万平方公里的法兰西土地上,到处留下他们的足迹。
留法的这些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并不仅仅是以工兼学,更经历了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考验。1921年2月28日,巴黎市区及近邻的400多名勤工俭学生在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人的率领下,在赛夫公园集合,然后向中国驻法公使馆发出请愿,掀起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运动。运动引起法国政府的重视,1921年5月4日起,无工无学的学生凭证在该处领取每日五法郎的生活维持费。这次斗争被称为“二·二八运动”。1921年6月30日和8月13日,勤工俭学生和旅法各界人士两次召开大会,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为内战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使这次借款失败。1921年9月中旬,中法政府停发勤工俭学生的维持费,他们又一次陷入无工无学的困境,新建成的里昂中法大学也将他们拒之门外。于是,在蔡和森、赵世炎、陈毅、李立三等领导下,学生们铤而走险,于9月21日攻占中法大学。1921年10月14日,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104名勤工俭学生被强行押送回国。
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接触并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考察欧洲工人运动的基础上,抛弃了工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牢固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相继建立。
从黄浦江畔起航,上海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生汇聚地和出发地
百年前黄浦码头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汇聚地和出发地,是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变化的结果,也是由于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大港口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中国到法国一般是走陆路,即乘火车从北京出发,经东三省、莫斯科、华沙等地到巴黎,中途换车8、9次,快车12天,慢车15天即达。十月革命后,由于俄国境内被重兵封锁,中国通往法国的陆路被阻断,于是勤工俭学的学生只好改为水路,乘船由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海防、西贡、新加坡、科伦坡、吉布提、苏伊士运河、塞得港至马赛,再乘火车抵达巴黎。
从上海走水路,就成为了赴法勤工俭学生海上交通中的主要方式。为应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赴法勤工俭学生骤增的情况,上海及时设立了一些相应的组织和服务机构。如除了已有的经办留学生事务的社会团体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外,又有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北巷5号的预备赴法学生之联合会;在霞飞路尚贤堂对门的上海留法俭学会。1919年3月至1920年底是赴法勤工俭学的高峰时期,其间,共计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从上海黄浦江畔乘船出发,悉数抵达法国。这20批赴法人员中,除了4批乘坐日本轮船和2批乘坐美、英轮船外,有14批乘坐法国轮船,直达法国,耗时均在40天左右。
黄浦江两岸分布着众多码头,留法勤工俭学生在上海哪个码头出发众说纷纭,根据对当时的新闻报道或船期信息显示,20批留法勤工俭学生中有6批在今杨浦区境内的秦皇岛路码头(原黄浦码头)登船出发。据《上海港史话》(古、近代部分)记载,黄浦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北岸,东起大连路,西至秦皇岛路,北依杨树浦路。这里原为滩地,面积约43亩。1908年至1910年间,日本南满洲铁道会社购下这块滩地,委托日本邮船会社建筑了码头仓库,并代为经营和管理。1911年9月,南满洲铁道会社自己接管经营,并于1913年重新改建了原来十分简陋的码头。改建后的码头是方木造的固定码头,全长970英尺,前沿水深20英尺。该码头专门停靠北洋航线(其中主要是上海至大连线)以及欧洲远洋航线船舶,以装卸北洋杂货、煤炭和进出口欧洲货物为主。码头后方建有仓库11座,可容杂货1.7万吨,露天堆场可堆存煤炭约4万吨。
经研究对比当时新闻报道,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葛健豪、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人均从黄浦码头出发,由此可证实原黄浦码头是留法勤工俭学生从上海出发的一个重要地点。为考证从黄浦码头出发的邮轮情况,杨浦区委党史研究室对各大报刊相关报道和船期信息进行了梳理考证。资料显示:1919至1920年间的20批勤工俭学生中有6批从原黄浦码头登船,具体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有明确新闻报道登载的从黄浦码头出发的为三批。第11批:1919年12月9日,司芬克斯号,聂荣臻乘此船赴法;第12批:1919年12月25日,盎特莱蓬号,葛健豪、向警予、蔡畅等乘此船赴法,蔡和森亦同船赴法;第19批:1920年11月24日,高尔地埃号,刘清扬等乘坐此船赴法。第二种是有确切船期信息显示从黄浦码头出发的有两批,分别是第18批:1920年11月7日,博尔多斯号,周恩来乘坐此船赴法;以及第20批:1920年12月15日,智利号,何长工、穆青、孙福熙等乘坐此船赴法。第三种是船期信息和新闻报道均登载从黄浦码头出发的,有1批,即第17批:1920年9月10日(另有说法为9月11日),盎特莱蓬号,邓小平乘此船赴法。
黄浦码头作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出发地,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后来的中共重要领导人也是从这里踏上寻求真理之路。
相关链接
旧报重读
经挖掘整理,1919-1920年报纸刊载的赴法勤工留学出发地的报道信息摘录如下:
◆1919年12月10日《申报》刊登《凤凰船启椗之留法学生》一文记载:“昨日(九号)法国邮船公司之‘司芬克’船于午刻(十二时)启椗。留法学生乘斯船出发者共一百五十八人,以湖南、四川两省居多数,江、浙次之……赴杨树浦黄浦码头送行者有高博爱君、沈仲俊君(留法俭学会),刘清扬女士(全国各界联合会),吴敏于君(寰球中国学生会)及向警予、蔡和森君等数十人云。”
◆1919年12月26日《申报》刊登《昨日出发之留法学生》一文记载:“昨日(二十五日)法国邮船公司之‘央脱来蓬号’于下午一时在杨树浦黄浦码头启椗。乘斯船出发之留法勤工俭学生有三十余人,均乘四等舱位(舱在船头下层),内有湖南女生蔡葛健豪、蔡畅、向警予、李志新、熊季光、萧淑良六人,系乘三等舱位。赴埠送行者有聂云台及留法俭学会沈仲俊、全国各界联合会刘清扬女士、寰球中国学生会吴敏于等数十人。”
◆1920年9月1日的《字林西报》船期信息记载:盎特莱蓬号邮轮将于1920年9月10日(星期五)上午11点从南满株式会社黄浦码头启航开赴马赛
◆1920年11月1日的《字林西报》船期信息记载:博尔多斯号邮轮将于1920年11月7日(星期天)上午10点从南满株式会社黄浦码头启航开赴马赛
◆1920年11月4日《申报》刊登《国外轮船》一文记载:“又有包岛斯号已于二号七时,离开日本神户还申,大约明日(五号)八点钟,可以到申,亦停南满洲码头,即于七号开还马赛,先赴香港、海防,然后往西贡、星加坡,而到北出云。”
◆1920年11月7日的《民国日报》《时事新报》和《申报》,均登载了本届学生的名单,内有周恩来姓名。
◆1920年11月25日《申报》刊登《昨日法邮船放洋之乘客》一文记载:“法国邮船公司之高尔地埃号,于昨日十二时离开上海,放洋赴法,搭乘旅客共有二百零七人,其中除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等十余个人,又有刘清扬等女学生十四名,男学生四名,均往法国留学……至杨树浦南满洲码头登乘邮船,至十二时开放。”
◆1920年12月10日《申报》刊登《赴法学生放洋有期》一文记载:“法国邮船公司之智利号,定于十五号清晨,由日本还申,停泊南满洲之黄浦码头,当日即须放洋。”
(摘自2019年3月6日《文汇报》 撰文卫中 相关链接杨浦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