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兔”奶糖、“泰康牌”辣酱油、“花牌”女鞋……这些上海老品牌不仅和市民有着强烈的情感联结,同时镌刻着上海制造业的辉煌。历时60余年的家庭账簿、上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者与妻子的两地书……市民家中的“档案”在展现家庭历史的同时,也折射了城市发展变迁的足迹。“在档案和地方志文化中,蕴藏着值得挖掘的宝藏。”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说,“如今人们的历史意识比以往都要强烈,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就能拓展精神领域的生命空间。”
既有宏大叙事也有日常细节,一系列关于档案和地方志文化的推广活动近期在申城展开:在用脚步寻找原大中华橡胶厂、原泰康食品厂等工业遗存中,见证“上海制造”的一路走来;在普通百姓记录“衣食住行”的家庭账簿、书信构成的档案中,看到生活的蒸蒸日上……无论是集体记忆还是私家珍藏,它们一同见证了上海这座城的日新月异,以及生活其间人们的故事。
百年来的上海老品牌镌刻着城市的奋斗历史
在徐汇区的版图里,藏着多少上海老品牌的前世今生?“从梦想起航的地方再出发———寻访上海品牌中的徐汇制造”城市发展印迹定向活动不久前在沪举行。徐汇区档案和地方志工作者、上师大档案系学生、家庭建档户共约150人,分四路分别探寻徐家汇公园 (原大中华橡胶厂)、泰康大楼 (原泰康食品厂)、景福苑 (原上海景福针织厂)、尚街 (原鼎新印染厂)、帝景苑 (原固本肥皂厂、上海无线电四厂)、金钟大厦 (原中国钟厂)、上海皮鞋厂、上海冠生园食品厂这八处工业地标。
大中华橡胶厂旧址老照片
大中华橡胶厂经过改建后成为了今天的徐家汇公园,并保留着标志性的大烟囱
上海景福针织厂旧址老照片
由上海景福制造的“飞马牌”汗衫。(均徐汇区档案馆供图)
这些地标曾孕育许多驰名海内外的品牌。如被誉为“中国第一奶糖”的“大白兔”糖果的诞生地,就在如今地下奔腾着多条轨交线的漕宝路220号———著名的上海冠生园食品厂。“冠生园”品牌始创于1915年,由民族工商业者冼冠生投资兴办,最早设立的冠生园糖果店店址位于原南市区露香园路,1918年改组为冠生园有限公司,在河南路棋盘街设立总店。1934年,冠生园公司在漕河泾杨家巷购买了30余亩土地,兴建高达四层楼的食品厂,主要生产糖果、粤式糕点、罐头、腊味等产品。新中国成立后,工厂获得新生,另在漕宝路现址重建厂房。
改革开放后,在上世纪80年代,冠生园食品厂逐步形成八条主要生产流水线,包括专门从欧洲引进的花式太妃糖、浇注型果浆夹心硬糖生产设备等。目前冠生园位于漕宝路的厂房有可生产糖果、饮料、蜂蜜等食品的大楼。在这个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民族品牌旗下,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产品莫过于“大白兔”奶糖,其多年来一直保持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商标也是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
有档案工作者告诉记者,随着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今不少传统制造业的工厂企业逐渐退出舞台。比如昔日的大中华橡胶厂原址,经过改建后成为了今天的徐家汇公园,而公园中仍保留着原来标志性的大烟囱。“我们不能忘记上海老品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奋斗历史,以及从业者们敢于尝鲜、吸纳新技术的奋斗精神,它们见证了民族工业的辉煌历史,也将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鼓舞人心的力量。”
百姓的家庭档案是记录历史与传承文化的珍贵载体
“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小宇宙’,亦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当人们试图回溯过去时,它们往往是揭示历史的重要文献。”熊月之认为,通过家庭档案展现的广大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是记录历史与传承文化的珍贵载体,具有无法取代的价值。“家庭档案见证改革开放40年”实物展近日于上海市中国中学举行。以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为切入点,依托徐汇“家庭档案”品牌工作和康健街道“康乐工程”十余年积淀,展出家庭档案建档户的珍藏档案。
展览现场,居民张嘉强向记者说起他上世纪90年代与妻子的数十封两地书。1993年的中国兴起一股“出国潮”,当时张嘉强被公派到日本学习交流,由于没有网络社交软件,打长途电话也不方便,于是在半年的时间里,他只能和妻子以一封封家信传达彼此的思念。“那个时代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国人物质生活很简单,我就常在日本吃酱油拌饭度日。靠着妻子每周来信的支撑,我完成了学业。这些家书饱含着小家庭的故事和情感,也有属于城市乃至国家的记忆。”
在另一位居民钱圣础老先生的记账簿上,清楚记录着他每一天的各类开销。出生于1932年的钱老自幼受父亲做家庭记账簿的影响,坚持记账已60余年。至今他家里仍珍藏着几十本包括解放前父辈留下的票据凭证、家庭进出项记录和他本人的详细日记账等珍贵簿册。泛黄散落的纸张上清晰的钢笔字迹,不仅真实折射当时的社会生活实况,更反映了社会整体历史面貌,小小的账簿也传递着“成由俭、败由奢”,勤俭治家才能国富民强的道理。此外,展览中还有残疾人家庭自强不息、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影像,有描绘中华大地风情图的旅游门票,有记录孩子茁壮成长、勤奋刻苦学习的成长档案……一块块展板、一件件实物见证了百姓家庭中发生的点滴故事。
档案研究专家邢建榕指出,站在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新起点,相关从业者要善于挖掘丰富的上海文化资源并掌握传播规律,把档案从库房推向社会,让档案和地方志工作进一步参与和融入到城市发展的血脉中。
(摘自2018年5月31日《文汇报》 记者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