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让老人活得有尊严 更要活得幸福
2018-03-17
字体:
大
中
|
阅读:94
|
“打车,不会用打车软件,站在马路边老半天打不到,只好干着急。”
“智能家电,操作复杂,放在家里基本成了摆设。”
“最要命的是去医院看病,不会网上预约,专家门诊基本没戏……”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居民区书记朱国萍的发言,引发了会场内代表们的会心一笑。事情虽小,但都折射出同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老龄化加速来临,如何保障老年人们的权利,让每个人都能老有所养?
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龄社会。到去年底,这个占比已提高到17.3%,人数达到2.4亿,65岁以上人口达到1.58亿。“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是没有过的现象。”全国人大内司委委员郑功成在2018年3月12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人口老龄化应该是举国上下都高度关注的社会发展现象,我国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还伴随着少子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家庭保障功能快速弱化的现象。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对老龄化,不仅要保证老龄人口活得有尊严,更要让他们活得幸福,活得开心。”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于革胜说,在养老方面,还需要有一些重大举措。“养老模式上,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很重要,社区养老怎么做好需要进一步探索。还有医养结合,社会组织和个人如何积极参与养老事业,里面都大有文章,这是一个系统问题。”
为此,有些城市已经作出了积极探索。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庄介绍了一些城市的做法。比如开发“时间银行”,即人们在退休后,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社保系统会将服务时间存入个人账户,在未来自己需要他人照顾时,“时间银行”便会指派义工前去照顾,提供服务。如果不需要取出“时间”使用,则把服务时间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返还给老人。
还有“抱团”养老。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为了避免孤独,自愿组合,支付一定的租金,住在某一“群主”的私人房产中,在生活中相互照顾。另外,共有产权养老服务也满足了老人的不同生活需要。“北京市新近推出了共有产权养老服务模式,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融为一体,居室分割定向出售、公共服务空间持有经营、限龄人群居住。”
“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无疑是件好事情。”刘晓庄指出,由于我国养老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上对这些新型养老模式也存在种种担忧。“‘时间银行’存储的时间未来能否兑现?‘抱团’养老再过10年乃至20年如何持续?共有产权的养老房在以后如何继承或租售?”
养老不能全靠政府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理想的养老模式应该同时满足这三大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分析道:“一是情感慰藉,这是最基本的;二是生活照料,这是不可或缺的;三是医疗护理,这是不可替代也是最为关键的。”
刘晓庄委员认为,要满足老龄人口需求,需要推广各种类型的养老模式,改变养老全靠政府的不合理局面:“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政府要加快养老配套政策体系的构建,让各种社会力量真正成为养老产业的主角,以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细分化的养老服务。”他建议,要以鼓励民间资本开办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为基础,积极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实行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还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职责内的养老服务,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模式,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
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
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7岁。随着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慢病为主、多病共存的特征,对慢病管理、照料服务、长期看护的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的呼声渐高。
通过对“医养结合”制度推行情况的调研,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发现,目前,养老机构的医卫资源配置不足。养老机构及社区在药品配给、康复治疗和导管护理等方面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养老机构最需要的护理能力十分欠缺。
“另一方面,老年人及其家属存在过度医疗。”周汉民说,老年人及其家属滥用、乱用药物,过度依赖药物和手术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老人及其家属在选择养老模式或养老机构时,往往最为看重老人的住所或相关机构是否靠近医院,过度医疗无疑会耗费甚至浪费国家大量医疗资源。”“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源在于医养结合体系架构的不完善。”他说,“医养结合”应该是先“养”而后“医”,以“医”补“养”。
为此他建议,要从多方面完善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比如,可以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巡诊、送诊、转诊机制。“这方面可借鉴日本的有关经验。”周汉民介绍,日本很多养老机构,即便是专门接受重度失能、失智老人的机构,也几乎见不到常驻医师,机构中全部护士与入住老人的床位比普遍接近1:25,机构内大都只设医务室。养老机构共建或指定的医疗机构会定期安排各科医师到该养老机构上门巡诊,一旦老人有任何病症和疑难杂症,会被及时送到相关医院。“这个机制一旦完善,就不用向养老机构投入大量医卫资源。”周汉民说。
从长远发展来看,医学作为一门学问应以预防为主,即未来的医学必然会从“治疗医学”演进为“预防医学”。他认为,对于老人而言,应该通过日常生活积极地预防和保健,建议以社区家庭医师制度为基础,尽快实施分级医疗转诊制度,居民遇到情况须首先联系为其配属的家庭医师,由家庭医师判断该居民是否须送院治疗及应送往或转往什么级别、什么种类的医疗机构。“在坚决贯彻医药分开原则的前提下,如果家庭医师认为没有必要去医院就诊,居民就只需在家中静养。贯彻好这些举措,就能避免过度医疗和过度用药的发生。”
“幸福百老汇”的志愿者对老年人进行智能手机使用的一对一辅导。解放日报记者蒋迪雯摄(资料照片)
(摘自2018年3月17日《解放日报》 特派记者吴頔)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