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期间,家住虹口区嘉兴路街道虹叶居委宇泰景苑小区3号楼的陈夏丽阿姨家多了一项家庭活动——五口人一起学习生活垃圾分类方法,讨论垃圾桶摆放位置,研读居民区新发的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同楼的洪祺先生一家,除了学习分类资料,还一起制作了一套小型四类生活垃圾桶,精心编写分类知识讲解稿——这是11岁儿子的寒假作业,开学后要在课堂上汇报展示……
虹口区宇泰景苑小区的陈阿姨按照分类冰箱贴上的提示进行干湿垃圾分类。 文汇报记者李静摄
蒙蒙细雨中,虹口区复旦小区新启用的智能垃圾厢房前,志愿者任明华正在指导居民“合并同类项” 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摘自2019年2月21日《新民晚报》
2019年3月1日,这里将撤并每栋楼下的垃圾桶,正式施行垃圾分类和定点定时投放。嘉兴路街道还要以这里为样本,探索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垃圾分类经验,为2019年底前街道85个小区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打前站。前几天,宇泰景苑小区371户千余名居民已陆续收到居委会分发的宣传资料,居民们纷纷学习、研究起来,准备成为新时尚中的“潮人”。
冰箱磁贴、小支架、分类手册进厨房
在陈夏丽干净整洁的厨房里多了“三件宝”。
冰箱上多了一个冰箱磁贴,上面用表格形式列出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四类垃圾的常见品种,用口诀形式总结垃圾四分类方法,还有颜色各异的四类垃圾箱以及常见生活垃圾图样。右上角有一个“上海发布”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端口二维码,扫码可跳至生活垃圾分类查询平台,输入垃圾类型,便能查出类别及投放要求,非常便捷。这几天,陈阿姨遇到不确定的垃圾就按这个冰箱贴来分。
在水槽橱柜顶端,多了一个小支架,可以把湿垃圾袋子套上去。摘菜、洗菜、洗碗后的湿垃圾就近丢进湿垃圾袋。陈阿姨说,这个支架不用时可收起来放进抽屉,用时再往外挂垃圾袋,实用方便。现在,她家的干垃圾桶放在客厅,湿垃圾袋放在厨房,干湿首先分开,再分别处理可回收物和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这样一摆一分,其实挺好学的,一家人都会分了”。
还有一份手绘图文版《宇泰景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据嘉兴路街道虹叶居委党总支书记王静华介绍,这是小区红叶书画工作室的志愿者帮忙设计、绘制的。手册有分类倡议书、分类意义、分类方法、社区垃圾桶摆放位置和多个分类知识宣传平台二维码等内容,分类知识全覆盖,为居民答疑解惑。
如今,宇泰景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横幅、海报早已挂起,社区宣传栏、楼道信息栏等处也贴上了分类指引、志愿者招募令和垃圾分类公益活动信息等,居民进出都能看到。
15个社区团体已经行动起来了
2019年1月27日,宇泰景苑小区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圾不可失”快闪集市,打响了垃圾分类攻坚战的号角;同一天,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绿精灵”成立。作为志愿者骨干的陈夏丽和邻居们在楼前摆摊,宣传、讲解分类知识,招募志愿者,大冷天里忙得热火朝天。
“我是35年的老党员了,要率先做好垃圾分类,还要带动家人、邻居和更多人。”陈阿姨说,2016年小区也推广过绿色账户,分类干湿垃圾,但没能坚持下去,这次是动真格的了,“我们都非常有信心,这次一定做好。楼下邻居说在单位已经开始分了,还有邻居说国外早就开始分了,我们也得好好分”。
王静华介绍,目前小区已有40多名居民参加“绿精灵”,“寒假时,还有很多孩子来帮忙发宣传资料,做小小志愿者。入户宣传包里也有志愿者招募信息,未来小区里的十对干湿垃圾桶将撤并为三对,3月至5月两个月内每天7时30分至9时30分、18时至20时都需要志愿者盯守在垃圾桶旁,平时的宣传也需要志愿者,我们希望更多居民参与”。
其实,虹叶居民区15个大大小小的社区团体已行动起来,把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团体活动,积极宣传推广,比如教居民用旧衣物做iPad外套、带居民用分出的餐前垃圾作酵素种花等。而社区也努力回馈着志愿者——在最抢手的非遗知识讲座、暑托班等项目中,向志愿者倾斜,优先照顾垃圾分类志愿者。
虹叶居委一共六名工作人员,从2018年底开始就一直泡在居民区,除了举办生活垃圾宣传推广活动,大大小小的座谈会也已开了几十场,“前期准备比较充分,不断听取居民意见,总结2016年绿色账户推广不顺利的教训,改正问题,一点点完善分类工作方案”。王静华告诉记者,“摸家底”中发现居民最头疼的是分类干湿垃圾,这就成了宣传重点;业委会看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小黄狗”的新闻,强烈要求引进,目前已确认可在2019年3月1日前安装到位;以前分发过三类垃圾桶,居民家没地方放,这次改成分发可挂式湿垃圾支架,便宜又实用……
(摘自2019年2月22日《文汇报》 记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