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上海嵌入式养老服务更好满足“原居安老”
2019-04-16
字体:
大
中
|
阅读:81
|
■2019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中,涉及养老服务的有6项,多数都要落地社区,比如新建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4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等。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的逻辑前提是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为此必须做实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织密织牢养老服务网,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涵盖助餐、日托、全托、医养结合等各类服务
上海老龄化程度超过33%,老龄人口逼近500万,仅百岁老人就有约2500人,是名副其实的深度老龄化城市。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4月15日在“2019民生访谈”中表示,“长寿之城”要应对的老龄化挑战非常严峻,必须从完善制度体系着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目前最核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这是理解当下上海养老服务布局的一把钥匙。
2019年6项养老政府实事多落地社区
上海市政府已经连续22年把“新增养老床位”列为政府实事项目,到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712家养老机构、14.7万张床位,今年计划继续建设7000张床位。养老床位“一床难求”问题初步缓解,但床位总量相比需求量仍然有限。上海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张,大体量的养老机构建设难度大、周期长,但老年人又总是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因此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成为近年来政府力推的对象。
以2019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为例,养老实事项目共有6项,多数都是要落地社区的,比如新建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4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等等。
朱勤皓表示,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的逻辑前提是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为此必须做实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织密织牢养老服务网,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这个圈子涵盖助餐、日托、全托、医养结合等各类服务。
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样板
上海目前的社区嵌入式养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功能型的“长者照护之家”,通常为面积三五百平方米、床位数10到49张的微型养老机构,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短期住养照料服务。到2018年底,上海已经建成155家这样的机构。
另一种是综合型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通常是集成了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或卫生站等的枢纽式综合体,能让老年人不出社区享受日托、全托、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各种服务。2018年底,全市已经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80家,2019年将实现街镇全覆盖。
“这两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座落在社区,满足了老年人原居安老的愿望,受到普遍欢迎。”朱勤皓表示,2019年民政部门还将加大力度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近期计划在市级层面出台“社区嵌入式养老工作指引”,为街镇提供完整的、可参照的社区养老服务模板。
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设施遭遇阻碍
养老床位等资源的供需缺口,让不少社会力量看到参与养老服务的机遇。近年来上海一直在努力挖掘资源,为养老设施、养老床位建设提供场地支持;但在将闲置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过程中,大家经常遇到“土地性质无法转变”的关卡。
“闲置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存在一些麻烦,比如缺乏操作路径,有的项目走不通,有的办理周期很长,项目实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等。”朱勤皓表示,针对这一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建设委、市应急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出台一份工作指引,目的就是促进和规范利用存量资源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
这份“工作指引”明确了存量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两条操作路径,并配套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利用工业用地、仓储用房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的,可以通过城市更新项目来调整土地性质,权利人按照养老用地的基准地价补缴土地出让金、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按照新的用地性质开发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可以享受养老设施建设运营和城市更新的相关优惠政策;商业、办公、社区用房等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在确保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的基础上,可以暂不调整规划、土地性质,通过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来实施,而且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
(摘编自2019年4月16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钱蓓)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