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祭母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十分敬重母亲,母亲给他以谦和温厚之情,为他日后成就伟业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用泪和墨挥笔写下《祭母文》和两副灵联。《祭母文》称:“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迩亲疏,一皆复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头脑精密,擘理分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书汝辈,各务为良。”两副灵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这两副灵联,深深地记述了毛泽东的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也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朱德深爱自己的父母。1908年,22岁的朱德在云南任护国军旅长时,就想带母亲离开家乡来云南。1921年,朱德把父母接了出来,但他们俩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家了,父亲朱世林在回家途中不幸去世。母亲钟氏回家继续劳动,靠租的30亩地支持一家人的生活。1944年农历2月15日,一个劳累了一生,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平凡的农村妇女钟氏仙逝,享年86岁。这个消息传到延安,已经是早春三月了。老家给朱德的信说,钟老太太病逝,死得突然,十分安详,没有痛苦。为防止反动派挖坟,遵照钟老太太的遗嘱,埋葬于屋后左侧的一棵大松树下,不修坟头,不立墓碑。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哀思,朱德一个多月没有刮胡子,还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发表悼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他在文中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陈毅探母执意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陈毅非常孝顺母亲。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摘自360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