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手绘电影海报的匠人匠心
2018-06-18
字体: | 阅读:159|
在2018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65岁的李树德带着由他主创,并和几位老一辈影院美工共同完成的巨幅手绘电影海报《碟中谍3》登上舞台。伴随他们的是鲜花、掌声以及全体观众和中国电影人的致敬。影院美工,这个已经消失的行业,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 李树德(右二)介绍他创作的电影海报  记者郭新洋摄

 

在上海最后一代影院美工的圈子里,曹杨影剧院的退休美工李树德是最年轻的主心骨。此次这幅20多平方米的电影海报,从构思、打样、画纸装裱到绘画完成历时3天,李树德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是他画过最大的电影海报。和很多默默无闻的电影人一样,影院美工堪称幕后英雄。

 

 

李树德在上海大剧院后台进行创作构思  首席记者刘歆摄

 

 

李树德创作的6平方米大的《青海湖畔》巨幅手绘电影海报在上海中心大厦119层“上海之巅”观光厅展示  种楠摄

 

李树德说,鼎盛时期,上海共有近200名影院美工。新电影上映时,每家影院的电影海报都会张贴在最醒目的位置,各有千秋,成为上海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手绘海报集商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体现审美的同时还要突出电影吸引观众的元素。手绘电影海报的创作,凝结了影院美工们的工匠精神。

 

 

    李树德和施元祥在上海大剧院的后台用水粉颜料绘制电影海报《碟中谍3》,海报不仅要体现电影的紧张氛围和明星的风采,还要融入电影拍摄取景地上海的城市元素。整幅海报约6米长,4米宽  首席记者刘歆摄

 

 

李树德和年近八旬的影院美工徐维豹交流海报创作的灵感  首席记者刘歆摄

 

    每当新片上映前,美工们都会带着“试片证”去影院看样片。回来后,根据电影内容进行构思,并寻找各种资料,通过艺术创作把电影中最精彩的桥段展现在海报中。因为电影档期的原因,留给美工进行创作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天。所以,一幅动辄数十平方米的大型电影海报,不仅需要精巧的构思,还需要精湛的绘画功底。

 

 

李树德和伙伴们在巨型画板上装裱画纸  种楠摄

 

手绘电影海报的生命周期比较短,随着新电影的放映,原作几无留存。如今,只有通过李树德收藏的数百张海报翻拍照片以及档案馆中为数不多的复制品,才能感受电影海报的视觉震撼,领略手绘电影海报的辉煌。

上世纪90年代是电影海报的黄金期。2000年后,各种炫目的电脑海报渐渐取代手绘海报,影院美工这个职业便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上海还能提笔作画的老一辈电影美工只剩下十几人。李树德说,手绘电影海报的兴衰,折射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和变迁。我们见证了手绘电影海报最后的辉煌,希望这段记忆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和一个时代的记忆。

 

 

在家中,李树德和家人一起翻看多年来收藏的由他创作的电影海报照片  种楠摄

 

(摘自2018年6月17日《新民晚报》  首席记者刘歆)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